跟腱炎是影响踝关节的一个常见疾病。跟腱是位于踝关节后方的一条大的肌腱,连接着小腿后方的肌肉群到跟骨,行走、奔跑、攀登等运动都依仗它。
超负荷的运动、频繁在硬性地面如公路上奔跑、爬山等运动造成跟腱过度使用,均容易导致跟腱内的纤维发生慢性损伤,从而引起跟腱炎。在临床工作中,我们遇到的患者中大约有11%的人是因跑步之类的运动损伤引发跟腱炎,跟腱由于血供不充分因而愈合缓慢。
跟腱炎的典型症状是足跟部上方的疼痛,活动后加剧。急性期患者在走路、跑步等运动时出现跟腱疼痛、肿胀,皮肤发红发烫。慢性期患者则会在清晨起床下地时感觉跟腱处疼痛或僵硬,走路(尤其是爬山、上楼时)感觉跟腱处疼痛。
在治疗上,急性期患者应注意休息并采用局部冷敷,垫高鞋跟减少跟腱张力,以及局部外敷药物和口服消炎镇痛药物促进局部炎症消退。此外,患者还可以配合局部超声疗法及电刺激疗法等物理治疗。症状严重者可通过局部封闭治疗缓解疼痛,但注意避免反复封闭引起跟腱断裂。保守治疗6月以上症状仍未减轻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,切除止点部炎性组织、滑囊和退变的跟腱及增生的跟骨后上结节。
一般来说,大多数患者通常能够完全恢复,但需要很长时间,因为跟腱在每一步的行走中都会受到牵拉。因此,跟腱炎的预防和保养尤为重要,市民应注意提高小腿和踝关节处的肌肉、肌腱和韧带的力量,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,如做到运动前热身、运动后适当放松。此外,我们平时穿鞋大小要合适,避免跟腱部的反复磨擦引发跟腱炎。
双脚直立行走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,带人类走过无数美丽的风景。然而,脚有极易患病,据调查,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患脚病。当我们的双脚出现6种不适时,要特别当心,这有可能是身体疾病的信号。
一、脚掌疼
走路、站立或按压时,拇指关节和脚掌疼痛,但没有红肿,可能是足底肌群损伤,可以每晚用热水泡脚;
脚掌疼的同时,第三或第四脚趾也出现疼痛,可能是长期穿高跟鞋惹的祸。建议高跟鞋与平跟鞋换着穿,如果必须穿,最好要选宽头、厚鞋底的鞋;
如是没有原因的脚掌疼痛,同时有口渴、尿频、容易饿、体重减轻等症状时,就要考虑是否患有糖尿病了。
二、脚跟疼
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,而鞋子不合适是主要原因。长时间穿鞋底过硬、过软或太薄的鞋,都会出问题。另外,较胖的人也容易脚后跟疼。
专家指出,护好脚后跟,先要选好鞋,买鞋一定要合脚,脚趾前留一横指的距离,少穿鞋底太薄的平底鞋。
三、脚趾甲厚重、发黄
通常由霉菌感染引起,人们毫无知觉,但这种感染很快会波及全部脚趾甲,导致其发出难闻的味道,颜色变深。如指甲松脆,说明是脚气感染,但如果只是指甲厚,可能是脚趾受损。
四、两脚麻
健康人手脚麻木,多是双脚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导致,这种症状会自己消失,但如果持续时间较长,或反复发作,时轻时重,就可能是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麻木,如血栓性脉管炎等,应该引起重视。
五、脚肿
除了久站、久坐或下蹲,引起的脚肿,以及女性经期、孕期出现的浮肿外,两脚不明原因的肿胀,可能是心脏病、内分泌等疾病的信号。
六、脚抽筋
睡觉时总是脚抽筋,应该增加钙、钾和镁的摄入。脚抽筋时,可以按摩疼痛部位,也可以冷敷。为了避免抽筋,睡觉前可伸伸脚,然后喝杯热牛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