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随着年龄的增加,很多人都会出现背痛、驼背、身高缩短等现象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骨骼疏松症状,但许多人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,甚至还有一些误区。很多老年人以为骨质疏松和白头发、老花眼一样,是一种不可避免的“老年病”。
据骨科教授介绍,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非常隐秘的慢性病,50%的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。随着疾病的发展,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,即所谓的“脆性骨折”,通常在日常生活中跌倒、提稍重一点物品,以及受到轻微创伤时就发生骨折。
人们对骨质疏松往往存在三个误区:首先,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“老年必得病”,其实骨质疏松是一种可防、可治的疾病,老年人不必害怕。其次,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,骨头汤、晒太阳或吃钙片等是远远不够了。
患者应到专业的医疗机构接受正规检测,加上有效的药物干预,可达到治疗的目标。因为骨质疏松的治疗不是补钙这么简单,还需要专业药物治疗和维生素D的补充。最后嫌麻烦,吃一大堆药,不能持续治疗。事实上,作为一种慢性病,骨质疏松也必须坚持服药。只要做到“早预防、早检测、早治疗”9字口诀,就能减少骨质疏松症所带来的危害。
骨质疏松疾病对我们又和危害呢?
1、发病率高: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,全球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,并且女性多于男性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标准,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(NHANES III,1988—1994年)结果表明,骨质疏松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,50岁以上人群中,1/2的女性、1/5的男性在他们的一生中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,一旦患者经历了第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,继发性骨折的危险明显加大。我国老年人居于世界首位,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9000万,占总人口的7.1 %。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,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,预计到2050 年将增加到2.21亿,那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,绝大部分在我国。有学者对1995—1996年美国骨质疏松、心肌梗死、卒中和乳腺癌的年发生数进行调查显示,每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150万次,其中椎体骨折70万次,腕部骨折20万次,髋部骨折30万次,其它骨折30万次,高于心肌梗死、卒中和乳腺癌的发生数。
2、临床表现:(1)疼痛:半数以上患者有疼痛,主要为多发性和全身性,最常见的是腰背酸疼,其次是肩背、颈部或腕、踝部疼痛,患者不易说清引起疼痛的原因,疼痛可发生于坐位、立位、卧位或翻身时,症状时轻时重;(2)骨骼变形:弯腰驼背,身材变矮;(3)骨折:脊椎、腕部(桡骨远端)和髋部(股骨颈)骨折常见。脊椎骨折中,常是压缩性、楔形骨折,使整个脊椎骨变扁变形,这也是老年人身材变矮的原因之一。骨质疏松导致骨折,可明显增加老年人病死率和致残率,调查显示,骨质疏松性骨折后1年内男性死亡率(31﹪)是女性(17﹪)的2倍。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,一般需要外科手术,术后只有少数患者能够完全恢复至骨折前水平,有25﹪~35﹪的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不能自理,髋部骨折更严重的危害性是有20﹪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在1年内死亡,有20﹪的髋部骨折患者将在1年内再次发生骨折。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,导致肺部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,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,甚至危及生命,病死率可达10﹪~20﹪。
3、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多数人无明显症状,而随着年龄增长,骨钙在不断流失,一旦出现症状,骨钙丢失常在50﹪以上,短期治疗难以凑效。